学校主页|官方微博|登陆
教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教研成果>>正文
硕士生培养
2022-10-31 21:41     (点击: )

硕士生培养

学院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400余名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设环境工程及地理教育两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人文地理学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学院目前正在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院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5人,在校研究生180余人。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岩溶水资源与GIS等。

岩溶水文资源与GIS方向:主要依托GIS技术,进行喀斯特地区水文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分析预测;喀斯特地区水资源计算、评价及最优化利用;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方向:学习和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熟练地运用于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规划决策研究。借鉴国外山区综合开发研究与城市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先进经验,进行区域地理、生态经济、区域经济、投资决策、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贫困地区发展等理论与系统模型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为重点研究地域,以区域规划、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农村社区发展、城乡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对策研究等为研究重点,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手段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地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对策与措施。

土地信息系统与山区开发方向 :重点在于用 GIS方法及遥感方法研究人文地理学,着重土地信息和山区开发;建立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研究解决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灾害问题。

人文地理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等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能熟练掌握人文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包括计量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把握学科前沿进展,具有科研实践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有一定听说写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研究。

研究方向:

1、资源与房地产估价

学习了解国内外资源与房地产估价的相关理论;学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并能熟练地运用于资源与房地产估价的研究;掌握资源与房地产估价的实践应用。

2、土地利用与规划

学习掌握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方向,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的研究及实践。

3、区域发展与规划

学习和掌握区域科学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开展区域发展条件、战略及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现代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区域与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掌握空间规划与管治的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

4、乡村地理与农村发展

运用人文地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农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5、人口地理与劳动力资源

学习和掌握人口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人口数量、质量、分布、增长以及迁移流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内在联系;研究城乡人口迁移、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规模、速度、途径及城镇人口合理布局等问题,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

6、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学习和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熟练地运用于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开发与规划研究;了解国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区域规划等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技术。

7、民族文化与旅游

学习和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熟练地运用于民族区域研究;了解国外民族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将人文地理原理、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民族学、民族宗教、民族文化、民族史结合进行区域民族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理论,了解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熟练的科技文献写作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撰写论文及摘要,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成为为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中高层次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7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领域。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讯和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在地球系统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以及农业、林业、地质、水文、城市与区域开发、海洋、气象、测绘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最近发展起来的全球定位技术为地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导致了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内容、性质和方法的巨大变化,标志着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本方向研究GIS遥感理论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2、喀斯特环境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传统地理学区域性、综合型的特色,也体现现代应用地理学注重空间、等级层次、结构、复杂巨系统的思想,信息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数据和空间精度、定位、预测、模型要求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把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技术及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做好空间数据管理;强调把GIS查询、分析、模拟、监测和辅助决策功能集成一起,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3、喀斯特水文水资源与地理信息系统

水文水资源研究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科学领域中涉及的重要课题,是水体运动自然属性研究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属性研究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三者之间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如何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水文水资源传统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在信息获取、时空分析、准确高效以及参数率定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同,水文的时空运动和预测、水资源的评价和估算、生态需水量计算和分析、水旱灾害评价和风险管理、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等离不开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专业水平;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环境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环境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和大学教学,以及具备独立解决生产中环境问题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加强身体锻炼,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1. 环境植物学

环境植物学方向主要涉及植物生态学、环境污染与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管理与生态恢复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目的在于保护基因多样性及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纯化。

2. 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该研究方向主要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上,探讨环境保护的理论、机制、措施等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工程建设项目、生产活动等对水环境(地下水、地表水、生态水)、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干扰、破坏和污染的机制分析和影响评价,以及工程扰动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防治与保护规划。

3. 人类活动与环境地理

在深入研究喀斯特环境系统自然特征的基础上,从人地关系分析入手,研究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被影响的环境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异效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对人类活动在喀斯特区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引发原因、环境效应及防治对策措施等进行研究,进而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间的关系,保护和改善喀斯特环境使之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4. 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

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技术及其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相结合,强调把GIS查询、分析、模拟、监测和辅助决策功能集成一起,广泛应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集中表现在多种数据的空间相互关系分析、智能化的统计建模和虚拟现实;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用地理数据的分析功能,如空间数据的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DTM地形分析;把GIS分析功能、包括栅格和矢量数据及卫星影像数据的多功能数据库、广博的区域知识功底和先进的国内外区域开发理论结合一体,致力于达到区域开发研究的新境界。

5. 工程环境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岩溶工程扰动对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生态水、土壤、气候(降雨等)、地质岩性、植被等,以及工程扰动导致的环境破坏的修复。由于人类工程(水利、道路、厂矿修建等)活动的加剧,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环境的研究正成为热点,特别反映在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上。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环境对工程的承受能力、敏感程度、以及工程对环境的适宜性;针对一定的工程扰动,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以及在工程实施前对可能的环境问题做出评价与预测;针对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研讨其相应的修复措施及修复技术等。

6.环境污染控制

在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和把握国内外有关环境污染控制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省的环境特征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我省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的实际问题,突出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以适应我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学专业主要是培养

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风严谨,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精神。

3.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4.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1.环境生态学

本研究方向运用生态学理论,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为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危害方式、生态效应及对人类的影响;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与范围的识别;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与重建受损后的生态系统;研究开发用生物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与解决生态破坏的问题等。

2.景观生态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林业生态规划、草地生态规划以及生态评价等方面研究。

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的科学教育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并愿意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有系统地理学知识和扎实的地理学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地理学教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能熟练运用地理学教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独立地从事有关地理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具有地理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地理专业教学或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热爱基础教育事业。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观念及地理专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掌握地理教育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3.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的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能胜任教学与管理的任务,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4.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学科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上一条:【成果公示】赓续黄大年精神,立足为学为事为人,创新地理学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